
我愛意粉,不愛白飯
我愛意粉,不愛白飯
轉眼在紐西蘭生活了大半年,該是計劃一下回港的時候。回想當初在香港準備來這邊時,心中戰戰競競,離開家人和朋友去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國度工作,生怕自己會適應不了。平日夜晚總有媽媽的愛心湯水,三餸一飯,這吃得到的關愛大概是我無法輕易離家的原因。
當初是希望走出 Comfort zone 才決定來這邊展開不一樣的生活,安定下來卻發現這邊才是 comfort zone. 我最喜歡是這國家的人,大部分人都友善和樂於助人。每天早上我都乘頭班車,出門時天還未亮,行人路幾乎就只有我一個。清晨的空氣有點冷,前往悉巴士的路上會碰到一兩個陌生人對我打招呼,看到他們的微笑,心中就溫熱了起來。或許這對他們是閒事,但回想起在香港上班時,每天早上乘電梯都是那好幾個人,大家卻沒有想打招呼的意欲,這是何其冷漠呢。
早幾天買了回香港的機票,晚上就發了一個噩夢。我夢見以前工作的地方,我發現自己工作前準備不足,眼前的景況一團糟,卻怎麼努力也收拾不了。更糟的是,我的上司就一直在旁觀察我的表現。夢醒來後覺得對本來的工作有點厭倦,對香港更加厭倦。我厭倦的不只是人際間的冷漠,那種厭倦已蔓延到生活的各個層面。衣食住行、社會文化、工作環境等等的一切,都讓我心生厭倦。在香港,似乎要賺很多錢才過得開心,不賣命工作幾年就彷彿沒資格擁有自己的空間;消閒生活也好像離不開消費 – 行街、看電影、吃飯都要錢;留在家中,也頂多是看劇、睡覺、上 FB 或 IG 呃 Like (或被人呃 Like)。出街 – 人多車多;出外吃飯 – 大多是 Overpriced,食材也不怎麼好;打開電視- TVB 的愚民節目;工作 – 每天都很長時間;休息 – 因為工作時間很長,週末睡夠後已沒多少時間。我敢寫包單,這是不少香港獨身青年的生活寫照。
這邊的生活很簡樸,沒有香港的五光十色,商場的選擇遠還不及香港,公共交通系統也不完,但有一項特質完勝香港 – 尊重。這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尊重,在香港是極為罕有的。在我工作的廚房,老闆很尊重大廚的專業意見,大廚和前台經理也會尊重老闆訂下的方向。而我這樣的一個小薯和負責洗碗的 Kitchenhand 也得到足夠的認同,我不會覺得因為自己經驗較少,所以不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。再放眼整個紐國,即使是拿著最低工資,也能輕鬆應付日常生活上的開支。只要你願意付出勞力,就能過有質素的生活。
記得那天跟朋友去 Roots 吃飯,那是一所在紐國評分很高的高級餐廳,廚師的製作非常用心。我們點了價值 $105 的套餐,而現時紐西蘭的最低工資是 $16.5。換句話說,即使拿著最低工資,只要工作約 6- 7 小時(不扣稅及不計 8%holiday pay)就可以吃到質素相當高的料理。這是廚師對食客的尊重,也是政府對國民的尊重。
至於香港呢?現時最低工資是 $34.5,比起其他發達國家少得可憐,是政府和商界對人民的壓榨。工作七小時可得 $241. 5 (不扣 MPF),大概只能去一所評分中等的餐廳,吃一頓不怎麼特別的晚餐,再付個加一服務費也沒剩下什麼了。又或者,某些餐廳會雇用打手,把只值幾十元的菜式寫得天花亂墜,哄騙讀者把七小時的寶貴生命花在沒價值的東西上。這可不是侮辱嗎?可悲的是,我們中好些人被侮辱了也懵然不知,更有好些人為侮辱者站台,這實在要歸功於一眾政府官員、立法會議員(主要是保皇黨)及傳媒。
說起食,本來還會擔心來到這邊沒白飯吃沒湯喝會水土不服。現在在這邊慣了每晚煮意大利麵,吃著自己用本地新鮮食材煮的晚餐份外滿足,回港後我大概不會再在餐廳點 Carbonara 了。獨在異鄉使我身心舒暢,令我水土不服的反倒是家鄉。除了親朋好友、田園書店及 my little airport 外,我再也想不出香港令我留戀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