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史時事屎,  書香魅影

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– 歌曲中的道德課

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– 對現代社會作出的強烈控訴

《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》

喜歡 my little airport 的人,相信十居其九都是被歌曲的訊息打動的。除了帶出我們內心 anti-social 的一面之外,本土特色亦非常突出。收錄在專輯 《香港是個大商場》的《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》,絕對是 MLA 最有代表性的其中一首。

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

歌曲中的場景很平凡,就是金鐘地鐵站繁忙時間的月台和車廂。熟悉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金鐘是港島的交通樞紐,不少打工一族都會在此站上落,上下班時間要等好幾班列車才能上車。但大家上了車後,方才發現排隊苦等列車的原因不是人太多車太少,而是站近門邊的人不願走入車廂中間,以致月台候車的人無法上車。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只發生在金鐘站,香港人一聽只首歌,相信也容易產生共鳴。

但歌詞更重要的訊息,不是單純的表達不滿;而是探討人在上車前與上車後的心理變化,繼而譴責他們的冷漠。

曾經 你都是

夾在月台上的人

當時你覺得入了車廂內的人

有責任盡量前行

等候期間,候車人深明等車之苦,因而覺得進入車廂後必須「行入啲」來騰出空間,讓更多人上車,這是責任。可是上了車之後呢?

但你忘記了四班車之前

你的月台人身份

機會來了你變更

你不再為後面的人諗

曾經你是月台上有理想的人

對月台人充滿憐憫

就在踏入車廂的一瞬間,候車人變了乘客,心態馬上改變,把月台上的責任拋諸腦後。看到這裏,請各位思考一下以下情況:在公眾地方抽煙,固然是欠缺公德心的行為。但哪種人比較失德?A) 不了解吸煙的禍害,所以認為在公眾地方抽煙沒問題;B) 明知在公眾地方抽煙影響他人,卻堅持要這樣做。相大家思考後後,答案呼之欲出。歌曲描述的心態,不僅僅是沒有公德心而已。明知他人苦況,卻寧可自己過得舒服點,主動放棄責任,背後反映的是麻木不仁和自私自利。

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

為什麼你們不行入啲呢?

你們曾經都是夾在月台上的人

曾經都希望前面啲人行入啲

但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時移勢易

等咗四班車之後你們的機會來了

入了車廂你們就不再行入啲

歷史不會原諒你們 渣滓

對於每天都重覆的局面,只維持十多分鐘的不快經歷,這段末的譴責會否過於強烈?相信 MLA 是有意將這種心態影射至地鐵站外的人,包括連八達通都不會用的權貴。 如果只影響到月台上的人,尚算可以接受。但當政治領袖、商界領袖懷着這種心態,對他人苦況視而不見,影響的可能是幾代人的生活。譬如說大家都知搵食艱難,但當你不愁衣食之制,怎麼會要求受壓的一群繼續受壓,繼續當廉價勞工收取 20 元時薪,好讓你的幸福得已延續?入了車廂處於收成期了,你認為是基於你的努力,但當月台上的人愈是付出愈見徒勞,你卻在門邊說風涼話,用「渣滓」來形容此等人,絕不為過。

你們曾經是夾在月台上有理想的人 

理想是什麼?

人們說理想是在彼岸 

但你知道理想就是逼前面啲人行入啲 

入啲再 行入啲

譴責過後,阿p 為大家送上一節溫韾提醒。大家心中的理想其實不如想像中那麼遠,只要雙腳行入一點,保持同理心,上到車的人就更加多了。

改變在入車門時發生 

你發覺搭兩個站無謂入咁深 

所以站近門邊諗住容易啲走人 

不再前行為他人犧牲 

這事每日也發生

歌詞描述的人最終還是忘掉了月台上的理想,配以輕快的旋律,諷刺意味更為強烈。而最尾的一句,似乎反映了一種悲劇的取態。在月台上,我們希望車廂內的人有 empathy,但上了車之後,又有多少人能憶起那股初心?中大校長段崇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或許不盡完美,但願大家他人處於道德高地或收成期之際,能想起這首歌的教誨。

參考連結:

《香港是個大商場》專輯

my little airport facebook 專頁

相關文章:

Igudesman & Joo: Clash of the Soloists 古典音樂都可以好搞笑?

ʕᴥ· ʔ 搵我地歡迎係下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