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返校》- 關於歷史,關於記憶,關於自由
《返校》- 關於歷史,關於記憶,關於自由
台灣電影《返校》由赤燭同名遊戲改編。電影故事發生於 1962 年,亦即臺灣的白色恐怕時期。《返校》遊戲本來已大獲好評,在不少遊戲媒體都得到相當高的評價,而電影又更勝一層樓。未知香港片商是否擔心政治敏感的緣故,觀眾只能在少量戲院欣賞這齣電影。亦正如戲中的學生一樣,資訊愈是被禁制,人就愈有衝動從隙縫中窺看被拒諸於大門外的畫面。短短一個月,《返校》在香港的票房已突破 700 萬元,叫好又叫座。電影保留了大量遊戲中的元素,由場景、氣氛到道具,都緊扣遊戲詭異心寒的風格。但在故事結構上,電影比遊戲更完整,意義也更深層次。
‼️ Spoiler Alert 劇透注意 ‼️
如果只看電影前半部,觀眾大概會以為《返校》是一齣靈異電影。女主角方芮欣從夢中醒來,發現課室竟然空無一人;後來在校舍碰到魏仲廷,二人打算一起離開校舍時,卻發現四周都是魑魅魍魎。無臉的女學生、提着燈籠的的鬼差、穿起軍官服的妖怪冷不防在翠華中學的各處出現,再配上出色的音樂效果,使觀眾緊張又心寒。
再看下一章節,靈異的謎團逐漸解開。電影將遊戲的解謎過程及交錯的時空化繁為簡,以倒敍及虛實相交的手法,呈現真相。地下讀書會的老師偷偷把外國書藉帶給學生,希望他們能從禁書中得到啟發;女主角卻因為家庭及與張老師的曖昧關係,將地下讀書會一事向學校的白教官告密,以致讀書會的師生都遭受嚴刑逼供,最終也難逃一死。現實中的方芮欣已經因愧疚而自縊,但靈魂卻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般,不斷重覆經歷校舍中的可怖經歷;因讀書會而死的師生,化成她腦海中的怨靈,令她生前死後都飽受良心責備。
在遊戲版本的《返校》中,玩家還原主角的真相時,遊戲便會結束,但電影卻以夢與自由劃下句號。方芮欣的靈魂坦承面對過錯,在與魏仲廷疑幻疑真而交疊的夢中,她從白教官手中救回他,自己也從道德的枷鎖中得到解脫。
特別欣賞電影結局中的一幕。當年唯一能活下來的魏仲廷,今天已是六七十歲了。當年充滿白色恐怖的臺灣,現在到處都是自由的空氣。而在拆開張明暉給方芮欣的信件一刻,魏仲廷的對白發人深省:
「我不會忘記的,我永遠都不會忘記。」
這句電影才有的對白,呼應著「你是忘記了,還是害怕想起來?」,使故事含義更為完整。對於方芮欣來說,這一句五十年後讓人崩潰的說話,背負的是師生的生離死別,也是對個人的一種救贖。而在短短的 120 分鐘,電影呈現了臺灣今昔的對比,從中亦給予觀眾最重要的反思 – 自由得來一點也不易,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,勿忘前人以性命換來的教訓。
相關文章:
【懶人包】忘記了,還是害怕想起來?關於《返校》你該知道的幾件事
Tim Burton 《小飛象》:是迪士尼的電影,不是添布頓的電影